股权出让

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MBA教育网专访我校顾宝炎主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6: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MBA教育网专访上海理工大学顾宝炎主任
人物介绍
顾宝炎: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办学思路----"明确的目标,务实的教学,稳健的发展"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简要的介绍一下上海理工大学MBA项目近年来的发展概况?
顾主任:好,我们是2003年第五批获得招生资格的MBA院校,从第一批29名学生到2005年秋季班招收了83名学生,2006年春季招收40名学生,秋季估计会招收100名学生,今年底明年初,我们的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我校目前还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今后我们会陆续争取上EMBA项目、MPA项目以及其它专业学位项目。我们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务实的教学,求稳健的发展。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顾主任,我们在网上看过到过第一志愿报考上海理工大学MBA的十大理由,网友们很感兴趣,想请您从这个角度来介绍一下上海理工在教学和师资上的特色?
顾主任:这十大理由应当说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办学的主要特色。在师资方面,我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教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研究基础都非常扎实,认真讲学并且贴近实际,我们MBA中心的老师在授课上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对教师在授课中不空谈理论,注重应用性、信息量充足、授课方式灵活都十分加以肯定。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之前我们和在读的MBA学生交流过上理工MBA中心的授课,她们深有感触,感觉授课老师的知识面特别的宽,每节课的收获不仅仅在知识上,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启迪.
顾主任:是的,我们的教学特色在于比较务实,另一方面,我们是小班教学,三十个人一个班级。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展开,特点就是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我们一再强调,我们的MBA办学,不是一般的办班而是严肃的学历教育。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在教学上必须扎实,一定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上海理工大学位于上海,您觉得这个地理条件为贵校的MBA项目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优势?
顾主任:上海是一个人才发挥作用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地方,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上海曾在十五规划的时候就要求做到14年的普及教育,这说明什么呢?十四年教育相当于大专的水平,起点很高。十一五规划要求提高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对上海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的高校也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市政府对我校的发展也很重视,配备了很强的校领导班子,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学校正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相信三五年后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大家面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教学目标----"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化人才"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都有一些特色MBA,如财经类的,医药类的,电力类的甚至还有体育MBA,那么上海理工大学MBA目前是不是着重培养特别有方向的MBA人才,还是着重培养综合素质的MBA,请您谈谈贵校在这方面的办学设想.
顾主任:我们学校目前是着重培养综合素质的MBA,我们是理工科学校,我们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化人才,相信这一提法与有些学校不同。我们更强调的是为本土化服务的教育,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几年MBA学习具备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和思路,以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做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复合型、务实型中高级管理人才,重点为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发展提供本地化人才服务。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您觉得培养一个好的MBA,相对重要的是培养他的商业和管理技能呢还是培养他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
顾主任:商业管理技能是很重要的手段,但职业素质则更加重要。职业素养强调的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通过传授和学习企业最需要的前沿的知识理论,努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学生解决交叉复杂问题,危机应急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我们在重视学生业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强调重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重视MBA联合会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希望这也成为我校MBA项目的重要特色。
职业发展----"不要用就业困难来掩盖人才难得"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MBA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就是未来毕业以后就业的情况,那么也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学校MBA中心在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顾主任: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不要用“就业困难”来掩盖“人才难得”!就业困难是事实,但人才难得是问题的本质。任何时候,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都会受到企业的任用、重用。当然,我们学校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做了这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我们在MBA教学当中努力加强教育,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内在的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并积极的拓展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很早就与一些企业一些公司有过接触,为了推动我们今后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学院跟一些国外的商学院有没有一些交流合作的项目呢,目前我们的在读MBA有没有机会可以走出国门去做短期的交流和学习?

顾主任:我国高校和国外合作项目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请国外师资来授课,开展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一些办学规范,对于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自主的教学,真正的把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走到一个科学的轨道上来,建立一个既和国际化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规范,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走出去办学,搞合作办学。这是我们国内的商学院管理学院在合作办学上一个基本路径轨迹。目前来讲,我校的MBA尚未设立合作办学项目,但是我们管理学院也有很多与国外合作的项目。诸如,我们与美国纽约雪城大学有合作项目,我们在原来机械工业部的支持下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也有合作项目,我们现在与德国、美国的大学也有着本科生的合作,这些合作非常不错,学生可以在国内的学习得到德国、美国的学历,这也是很大的一个突破。就MBA项目来讲我们目前还没有国际合作项目,但是我们会积极创造机会的。无论如何,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我们绝对不会为了合作而合作。短期合作交流的问题我们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设想,香港、新加坡、英国我们都谈过,应该说要实现这样的短期交流并不是很困难,关键在经费。短短的几个月的学习所花费的经费与我们的MBA的学费相差无几,我想,恐怕要我们的学生来承担是有一些困难的。所以,我们会基于实际情况考虑,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展MBA项目的合作办学。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从上海理工大学招收第一届MBA学生开始,到目前,学生的构成以及整体素质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呢?
顾主任:我们的学生都是非常努力的,他们克服了来自于事业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里的学习当中来,这一点我们是非常肯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比较明确,积极性也非常高,应该说事业的奋斗心在不断增强,这是很强烈的,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对于自己,对于我们MBA中心都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这说明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班里的学生平均工龄是否比较长呢?
顾主任:是的,工龄还是比较长的,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这种情况一届一届在发生变化,今年进来的学生当中,高龄高职的人会更多一些。应该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上海的机会很多,大家都知道这个学习的机会很难得,也希望可以学的好一点,希望今后在上海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都是驱动力。
品牌建设----"百年名校底蕴 品牌口碑相传"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您个人是怎样看待上海理工大学了MBA这个项目的品牌建设,贵校是怎样在去创建并维护这个品牌的呢?
顾主任:我们的品牌建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这个学校是一个老校,名校。我们讲是沪上名校。今年是我们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我校前身是成立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在当年来讲,是上海乃至全国很有名的学校,特别是商学院,有历史数据表明,当年沪江大学商学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现在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百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在我们的校友当中,有一大批享有学术盛名的著名院士、有担任党和国家政府各级领导岗位上的杰出人才,有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科学家等,这些都是我们学校非常优秀的校友。我想,我们学校100年的底蕴是我们这个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品牌建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通过我们做好MBA项目的每一件工作,让学生体会到我们MBA教学和MBA工作的质量,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我们的工作和教学。正因为有了这些学生对我们MBA教学工作的肯定认可和接受,他们的口碑相传对我们的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品牌建设的第三点就是要依靠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在社会上做出了贡献,要让社会来接受,来认可我们的学生,同时也就接受和认可了我们的品牌。学校教育职能的履行,最终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能否为社会作出贡献,是我们最重要的品牌建设。
我想这三条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也要开展一些宣传活动,比如广告宣传,网上宣传,但是前三条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和大家讲,广告作用固然重要,但品牌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广告可以使品牌昙花一现,但单靠广告,品牌是不能持久的,而一个品牌的含义就在于它的持久性,没有持久性就没有品牌。所以我们一直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建设和维护上海理工大学这个品牌。我们以我们是上海理工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沪上名校的MBA为自豪,我们也将以我们优异的业绩为上海理工大学在新征途上作出新贡献而争光添彩!

具体环节----"完善的调剂流程"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去年上海理工大学MBA调剂的情况以及2006年调剂的政策。
顾主任:目前第一志愿报考我们学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上升,目前可以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将来第一志愿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目前我们还是需要调剂。调剂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加强宣传,二是和各个学校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比如说我们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我们都有非常好的关系,同时我们与外地一些兄弟院校关系也非常的好。所以说,我们调剂的渠道是畅通的。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也就是说整个MBA院校圈子都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顾主任:是的,讲到这里我要插一句,我们全国搞MBA这个圈子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这个圈子的人都非常的团结,我们沟通起来非常的方便。另一方面,这个圈子里工作的人都非常的投入,甚至不计报酬,要克服很多困难。现在各个学校体制也不一样,学校也有很多难处,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做的很努力,很出色。所以说,我们这个圈子有这两大特点,讲团结合作、讲无私奉献,很有责任心这在MBA这个圈子是非常突出的,当然这可能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也有关系,我们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是生意人,生意人是讲钱的,而职业经理人是讲责任的。他们有企业责任,有社会责任,二者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要培养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经理人,首先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那么学生调剂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顾主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家规定了网上调剂,网上调剂一开设,调剂工作就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了,也避免了学生和招生院校的盲目性。现在由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来做网上调剂这件事情,是一大进步,是一件大好事!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整个调剂程序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请顾主任介绍一下。
顾主任:我们按照国家的规定,采取了如下的调剂程序。首先,考生应该在网上提出你的调剂申请,我校接受了考生的调剂申请,然后调档。调档结束后,应该说我们就完成了调剂这个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复试,我们的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第三个阶段我们根据学生初试及复试的成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依据我们学校的招生指标来决定录取,这就是第三个阶段,录取。简言之,整个过程就是调剂,复试和录取三个阶段。完成了这三个阶段,我们就要通知学生是否被录取。这样就完成了我们整个调剂和录取的工作。


未来趋势---- “抓住机遇,避免错失良机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顾主任,您是怎么样看待未来几年内中国MBA的发展趋势的?您对于现在的MBA及准MBA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顾主任:总的来讲一句话----要抓住机遇,不要错失良机。首先,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从十一五规划发展前二十年实现翻两翻,后二十年将依赖人才作用的发挥来发展经济,知识、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从中央到地方,全党上下思想明确,这是一个机遇。另一方面,要看到MBA目前的形势,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但录取的人数不会有大的扩展。今年为什么报考分数线上升?1999年大学扩招的学生2003年毕业,他们已经具备了报考MBA的资格。现在每年三百多万本科生没有读研,这些人经过三年的工作实践,假定中间有1%-3%的人有打算报考MBA,就会有至少三万人报考,而我们目前每年还没有超过三万人报考。所以我们相信,报考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但是高校的MBA培养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资源配置和规模只能如此,各校扩大MBA教学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然我们也在扩大MBA院校本身的数量,目前我们有96所院校,但是不可能短期内有大量的增长,而新增的院校规模也不可能很快扩大,后面的形势对考生很严峻。一方面社会有这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学生也想读MBA,但学校供给上有困难,所以,你要想读MBA就要抓住机遇。所以说,今年报考MBA的学生是比较明智的,积极参加考前辅导班,甚至在工作上做出一些让步。他们知道,晚读不如早读,越晚形势越严峻。以我校为例,为什么第一志愿的学生有了大幅的增长,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因素。联系到上海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上海是与国际化接轨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上海需要的人才很多,提供很多机会,但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高,人才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考生要早做打算,越早越好,越到后面,情况更严峻,局面更困难,你要有看清这个形势的能力,所以要考生适时的抓住机遇,不要错失良机!

中国MBA教育网上海站记者:感谢顾主任百忙之中接受中国MBA教育网的专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 闽ICP备11013421号

GMT+8, 2024-6-26 08:27 , Processed in 3.585621 second(s), 20 queries .

锟斤拷学院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