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出让

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MBA市场神话:报考人数每年以20%速度递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5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现在电子商务基本上以忽悠为主,和中国的经济相似,包括MBA可能90%都是忽悠,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清楚。”在上海红枫路的中欧商学院的演讲会堂里,著名风险投资人阎焱直视台下坐着的中欧师生们说了这句话。阎焱表达了他一向而来对于国内MBA教育的嘲讽,但从某些层面而言,MBA管理教育绝对不是“忽悠”,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逐年利润翻倍的“产业”。
      商学院MBA课程(包括EMBA)成为大学教育中最为利润肥厚的“现金牛”。业内人士将此称作是长久空缺后的爆发性增长。
      在1996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宝钢的工装女工报考中欧商学院后,一转眼成了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薪酬价格提升了10倍。这样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一直引领着最近20年的中国MBA教育市场。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报考MBA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同时,中国MBA的学费,也从10年前的三万人民币飙升至20-30万人民币,EMBA的学费则高达近60万人民币。
      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一流大学的商学院都有着近千人的MBA(EMBA)招生规模,这意味着他们每学届的学费收入都超亿元。与此同时,同样规模的师资还可以拓展出EDP等其他高盈利项目。
      这样的一个MBA市场的神话能持久么?这需要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之上:
      第一,MBA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高回报率;第二,市场持续增长,并且MBA能够满足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第三,现有的MBA培训资源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大部分学生试图去相信MBA能够给他们带来高回报率。一位MBA毕业生这样计算他的投资回报率,如果读完MBA后,能够进入咨询公司或者投行,那么意味着薪水有可能在两年内翻倍,在未来五年内有一个跳跃式的增长,30万学费可能仅相当于一年至一年半的年薪。“这个投资回报率是合理的,但前提是毕业后你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位MBA毕业生说。
      这样的期待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遭遇到了增长的瓶颈。2008年的一位MBA毕业生这样描述自己面临的困境:在两年前报考的时候,他在一家连锁超市的薪酬丰厚,而毕业之后他甚至没法找到两年前同样薪酬的工作。
      “在我看来MBA给我的教育就是让我能够把每一个类别的知识系统地传输给我的员工听。”一位毕业后立即创业的MBA毕业生如是描述他的毕业感言,“MBA课堂并非创新知识,而是梳理和包装知识。”
      这样的评论或许略有偏差,但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于MBA教育的担忧。
      商学院教育正在持续空心化。这种空心化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那种学院与实践的脱节。在明茨伯格提出“经理人,而非MBA”的言论之后,商学院就开始持续地减少这种脱节的恐慌,他们开始招聘更多有实战经验的经理人作为客座教授,也开始鼓励课堂上学员之间的互相探讨和学习。
      但这似乎并不能弥补MBA教育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你能指望两年的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么?
      阎焱曾经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MBA基本上也是一半常识,一半废话,一个好处是让你们有机会系统性地学习,但如果你指望从MBA学到东西,那基本上以胡扯为主。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商学院关门都没事儿。”阎焱说,在他看来,“最重要是培养想象力,梦想的能力。”而这正是中国商学院,甚至整个中国教育体系所缺乏的。
      MBA教育擅长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包装自己,有技巧地获得目标职位;或者为你构建一个可能的社交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你可以找到一些通往职业目标的捷径。但这些都无法改变你是否具有领导力才能,或者创业家能力的现实。
      “商学院只能是一个媒介,他能改良但无法改变,更糟糕的是,即使学生毕业后充满失望,也不会将这个经验脱口而出。”陈雪频说,他是中文版哈佛商业在线的社群总监,他同时也是一位MBA毕业生。
      正是由于MBA项目的这种速成性,导致了很多的MBA毕业生在光环褪去之后的不适应,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在招聘之后的心理落差。
      这带来了另一股风潮:企业开始转向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用定制化的手段培养需要的人才。华为、海尔、联想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他们部分向国内一流商学院购买EDP课程,部分由内部高管亲自执教上课。
      这回到了最为基本的话题:MBA无论MBA还是EDP、企业大学,中国管理教育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匮乏的师资。
      “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并没有培育出适合的管理教学人才,教授的培训体系尚在学习的过程中,谈何厚积薄发?”同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说。
      目前中国的一流商学院院校中,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大学的商学院的师资人数在150名左右,招生数则逐年扩张,去年大约每个学校的招生数在3000名左右,师生比例达到了1:2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师资近60名,招生数MBA与EMBA大约共800名,师生比例达到近1:8。
      除了人才培养,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也严重地扭曲了商学院的资源结构。
      在中国市场上,除了长江和中欧之外,大部分的商学院是在大学基础上建立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中国传统的大学管理方法也影响到了这些商学院的管理思路。
      比如说,大部分商学院需要每年上缴大量的费用给学校,有些二三线城市的大学商学院还存在每年承包的方式。而与此同时,大学其他院系对于商学院是否有资源共用的叠加优势,还存在疑点。
      此外,中国教育体系在教授管理上要求教授有着论文撰写的任务。这些大量撰写论文的任务,直接耗费了教师的精力并影响了教授的评级。这与美国的立项研究,盲审****文的方式完全不同。
      深究师资匮乏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商学院成立的根本是什么?”这决定了其资源和经费导向何处。
      简单地说,中外商学院的资源和经费来源决定了其决策的方向。
      中国商学院收入以学费为主,包括了EMBA,MBA,EDP的学费,而欧美一部分顶级商学院的收入以校友捐赠为主。
      哈佛商学院设有MBA、博士和EDP三类课程项目,其中EDP、出版和企业校友捐赠是学院主要的收入来源。按照2005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哈佛商学院的年度营业额为3.1亿多美金,支出3.7亿美金,其中仅学术研究就有7700万美金的支出。其教授与学生的配比为1:4,这也远远超出了同类商学院的配比比例。“哈佛的校友捐赠大约占据了一半的商学院收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指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张维炯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中国商学院在短期内没有可能以捐赠为主要收入,一方面原因是商学院成立时间太短,积淀不够;另一方面中国人还没有培养出捐赠的习惯。
      但主要收入来源的差别直接影响了钱怎么放这一议题。哈佛商学院建立了校友捐赠基金,捐赠方可以指定用于学生和学术研究的比例和分配方式,而如果学校的主要收入是学费,那么在没有强力的机制约束下,各大商学院院长可能会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扩建大楼等短期可见成效的项目中。
      “最为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以错误的方式教育错误的人。”如果我们将MBA教育看作是一个产品,那么是否能够给消费者(学生和企业雇主)带来价值,才是这个产业持续经营的根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9 02:56: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支持了

谢谢楼猪的分享!
这么好的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 闽ICP备11013421号

GMT+8, 2024-6-29 04:01 , Processed in 4.234165 second(s), 20 queries .

锟斤拷学院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