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出让

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石屹的新花招:开启自持物业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23: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签:中国,银河,北京,销售,记者
摘要:"  刚从粉丝的包围中“逃走”的潘石屹,正在第18层的空中花园接待来宾。记者急忙赶到18层却傻眼了——若不是由工作人员指引,在迷宫似的环形走廊里极可能迷路。  “银河SOHO现在并没有完工,还要一个多月"
  刚从粉丝的包围中“逃走”的潘石屹,正在第18层的空中花园接待来宾。记者急忙赶到18层却傻眼了——若不是由工作人员指引,在迷宫似的环形走廊里极可能迷路。
  “银河SOHO现在并没有完工,还要一个多月。”潘石屹告诉《英才》记者。从18层向下望去,银河SOHO仿佛刚刚撕开塑料膜。与其他SOHO项目不同,银河SOHO首次选择“双曲面流线型”的设计,潘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公司有个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创新。”
  事实上,SOHO中国的每个项目,在建筑设计上的独特性都赚足了眼球,潘石屹总是要建造最独特的建筑,这仿佛在提醒人们,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并不打算趋同。
  模式走到了尽头
  一年前顺风顺水,转过年来,风云突变。
  在SOHO中国今年中报发布会现场,气氛似乎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凝重,张欣先拿台风开起了玩笑,但这掩盖不了糟糕的业绩:SOHO中国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下降54%,仅为12.22亿元。虽然半年报结算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一位业内人士向《英才》记者指出,SOHO中国的“散售模式”在北京、上海两地已经遭遇市场的天花板。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
  “现在是要告别散售、开启自持物业的时代了。”张欣如此回应。
  其逻辑并不难理解。在北京和上海,甲级写字楼新供应量十分有限。以北京为例,第一太平戴维斯第三季度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2.9%,已至历史最低。而核心商区的空置率则更低,“就差往地下发展了”。
  物稀为贵,截至第三季度末,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已达每平方米每月312.6元,同比增长21.3%,这个势头还未有停止迹象。
  SOHO中国传统的散售模式旨在发掘客户的投资性需求,通过持有不动产来达到资产保值的目的。但由于散售所带来的物业管理、商铺整体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导致SOHO即便位于核心地段,其租金也往往比不上周围其他整租的甲级写字楼。
  另外,早在2010年5月,北京相关管理部门就已经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酒店类项目销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不鼓励商业物业散售。某商业地产机构北京公司的一位高管曾公开批评SOHO:“SOHO中国的散售模式并不被政府所欢迎,再这样下去,它可能面临无地可拿的局面。”
  无论于“公”于“私”,“散售”模式似乎都走到了尽头,转型是SOHO中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转型”岂会一蹴而就?
  钱从哪里来?
  银河SOHO总面积30万平米,计划自持4.4万平米,不到总面积的15%;用于销售的面积高达25.6万平米,且至今已售出9成。
  看起来,转型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快,SOHO中国短时间内还无法摒弃当下商业地产通行的模式——通过销售一部分物业平衡资金。
  “即便是华润这样有实力的地产商,在规模化、标准化扩张时也会掣肘于资金。”某地产咨询机构高管告诉《英才》记者,“比如‘五彩城’的项目也会销售一部分商铺。”
  除了通过销售回笼资金,发债是潘石屹的另一个选择。
  在银河SOHO亮相前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分别给予SOHO中国BB+和Ba1的债务评级。
  “穆迪的评级出乎意料的好。”潘石屹对《英才》记者表示,“发债规模还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
  不到一周,SOHO中国便于11月初宣布发行总额1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其中5年期6亿美元,10年期4亿美元,融资成本分别为5.75%和7.125%。
  “这个利率水平自然是比国内融资成本低,而在海外市场上也属正常水平。”誉翔安房地产咨询合伙人王珂说,这家公司曾为SOHO中国做销售服务。
  其实,与内地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相比,SOHO中国凭借其海外融资渠道已称得上是“上岸”。此前,潘石屹曾表示,SOHO中国持有150亿资金以应对转型,净负债率仅为20%。不过,商业地产通常高达几十甚至数百亿的投入规模,决定了SOHO中国仍然需要在融资渠道上另有作为。
  前景并不明朗。“该公司(SOHO中国)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租赁性物业面积规模提高至约170万平方米,相当于近10倍的增长。如果其项目执行出现任何延迟,则其对租赁收入增长的预期都可能落空。”标准普尔在一份公告中如是说。
  未来的可能性
  外界曾颇为羡慕SOHO“快建快出”的销售体系,但这种销售体系更接近于住宅开发,而持有型商业地产通常考验的则是“慢”功夫。
  通常来讲,商场的成功秘诀在于其整体吸引力,每一家商户均应该对消费者有独特的吸引力,最终构成一个良好的“消费生态系统”。但在散售之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家店只顾自己,最终“系统”没有形成,一损俱损。
  苏鑫曾是SOHO中国的执行董事。在离开SOHO中国后,他创立了高和资本,着重于地产基金以及资产管理业务。从地产金融的角度看,通过私募基金将投资者的物业收益权“按份”出售,这显然比单纯销售物业要灵活许多。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英才》记者判断称,SOHO中国未来也存在发行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可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另外,从市场地位来看,住宅销售是卖方市场,而持有型商业地产则是买方市场,在这两个领域,开发商的市场地位差异巨大。
  “在商业地产尤其是购物中心,买方的议价能力很强。”RET睿意德房地产咨询执行董事张家鹏对《英才》记者称,“以前卖商铺考虑更多的是‘投资客’,但这与品牌商家是两种人。所以后者可能担心开发商的运营经验,进而导致招商困难。”
  尽管潘石屹对《英才》记者表示“今后招商会以自己为主”,但事实上,在今年5月,SOHO中国宣布与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后者会在SOHO项目招商时,提供运营及管理服务。
  此外,在银河SOHO亮相不久前,潘石屹曾邀请五大代理行的代表前去参观,因此,也不能排除其在未来与之合作的可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商学院交流论坛 ( 闽ICP备11013421号

GMT+8, 2024-6-26 16:58 , Processed in 2.489018 second(s), 25 queries .

锟斤拷学院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